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凸显了构建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必要,而应急物流系统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临时性和紧迫性、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等特征,这必然要求在构建以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物流配送系统为核心的应急物流系统同时,应尽快建立我们国家自己的应急物流体系。其中迅速、准确的信息流依靠先进的通信与信息平台和信息流转机制来保证;快速、及时的物流则要有赖于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以及物流中心等环节的协调运作来保证。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水平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否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将损失降到最小。因此,研究应急物流系统的流程,建立完整的应急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应急物流系统的绩效,找出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正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阐述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AHP法确定权重。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数据处理功能,包括定性数据和非定性数据。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AHP;模糊综合评判
引言
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洪水、雪灾、矿难、禽流感等种种天灾人祸。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后,海内外纷纷在资金、物资、医疗设备等方面鼎力相助。然而,这次地震却造成公路、铁路和民航等交通设施严重受损,这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积极捐献的抗震救灾物资在后方堆积如山,如何能通过最迅速、顺畅且透明的途径运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成为中国整个物流行业面临的严峻考验。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应该如何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处理和解决死者的安葬、伤者的救助、家属的安抚、灾后的防疫和重建、秩序的恢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受灾损失,防止灾难进一步扩大,显然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应急物流的支持。
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处理不当,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重大影响。应急物流水平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否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损失能否达到最小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流程,建立完整的应急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应急物流系统的绩效,找出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正系统,以便突发性公共事件再次发生时,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更加快捷、高效。
本文主要对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以及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探讨。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
2.1 应急物流概念以及特性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最大的区别就是:应急物资的突发性、不确定性、急迫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相应地,应急物资的这些需求特点也对采购、库存、运输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应急物资平时有计划的储存,并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采购时间务必要短,采购程序要求简单清晰,但是也需要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有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运输系统的破坏,如这次汶川地震通往灾区的公路基本破坏,加之时间紧迫等等这些因素对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更是严峻的考验。
2.2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
应急物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体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的实现应急物资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最优化,实现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的合理衔接,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应急物流系统在设计时应力求使其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既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能把应急物流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根据以上要求可以把应急物流系统设定为以下几个环节: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来源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各个部门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将应急物资从来源端经过物流中心加工、运输、配送到物资需要的地方。
应急物流系统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应急物流系统首先必须成立应急物流指挥协调中心,下设三个部门分别为:物资采购部、运输保障部和物资分发部。并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协调指挥、统一调度。指挥协调中心控制和协调各个部门,使整个应急物流系统高效有序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