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十二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数智化背景下内陆与沿海共谋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题分论坛于2023年11月19日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由重庆市普通高校交通与物流教指委主任、重庆工商大学龚英教授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主任、郑州大学李玉民教授共同主持,邀请了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怡通数科副总裁李铁光等7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李玉民 郑州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主任、河南省物流学会会长
演讲题目: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对比暨候选城市递补方案分析
李玉民教授详细阐述了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的建设现状,并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五大集结中心共存的问题;其次,将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相关政策文本导入Nvivo软件,通过手动编码进行质性分析。归纳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所关注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条件、运营质量、发展潜力等五个维度,以此为依据形成集结中心候选城市筛选标准,最终筛选出7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最后,考虑中欧班列集结开行的运输规模效应,构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优化模型,探究在政策效应系数与货运需求变化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的个数与组合方案变化情况,并形成集结中心候选城市分阶段递补方案。
研究发现,政策效应系数变化时,中欧班列运输系统总成本出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波动变化。结合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方向,并考虑政府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运营的参与度,主要讨论在政策效应系数取值为0.2的情况下,货运量需求对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组合的影响。参考中欧班列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模拟中各个候选城市出现的频次,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思想,提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分阶段递补方案:第二批建设城市可以考虑南京、长沙、武汉、天津,从而深化研究“中欧班列+海港”“陆海联运”新发展模式;第三批可以考虑青岛、广州、沈阳,中欧班列三大货源吸引区的集结中心呈现“1:1:1”的局面,真正建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二、李铁光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怡通数科副总裁、深圳市怡亚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供应链产业及人才联盟执行秘书长
演讲题目:企业视角下数字物流发展人才需求变化
新商业价值模型已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企业经营规则已经很难实现盈利,社会正扩大和增加服务型物流模式,那么在平台型和智慧型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下,教育端的人才能力培养对应滞后性极其明显。供给端的找不到工作或不愿意从事低级工作,需求端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现状已成为社会焦虑。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大型企业以信息流建设及数字化建设、中型企业以资金流补、小型企业以业务流持续为各自目前的生命力发展战略。作为高校既要考虑到本科、专科层次人才与产业阶段对位性,也有着对岗位能力逐渐适应综合性、非线性的人培方案调整。企业在招聘和驱动当今00后员工的过程中,碰到了员工的个性化、时间观、社会观、企业观、价值观难于统一的困难。员工在与社会共成长而不是与企业共成长,员工的任留不再是完全的工资问题,员工的升职也不再是其自身强需性问题......
那么企业对物流从业员工的管理该何去何从,对能力要求发生什么变化?
第一,物流岗位工具的数字化不需要被夸大化;
第二,员工的综合能力包含着情商、再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责任与担当能力;
第三,物流员工的职业技能需要从操作层更多地升级到思考力、判断力、设计力;
第四,企业目标要涵盖个人,从管控到赋能。
教育端的人才培养从教材、教具、教法都应该做出新的调整,物流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要向着多层次化,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化、对信息流的运营化,对资金流的综合思考性做升级,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个体与组织的认知、个体对企业的认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以及不好高骛远,端正心态的德育教育,奉献价值的思政教育。
三、李剑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省域一体化改革与我国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提升
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国际一流港口、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港口资源整合、集约利用的总体发展趋势,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港口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战略谋划,加快港口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陆海统筹背景下的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致力于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升级,为提升我国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提供了一次恰逢其时的“准自然实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港口物流在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在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集疏运系统以及服务价格方面整体向好,但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沿海港口物流服务质量虽然逐年提升,但提升速度明显下滑,甚至在一段时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问题,提升我国港口物流服务质量势在必行。我国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对港口物流服务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干预效应,有利于促进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临港产业集聚机制和港城联动发展机制均通过了中介效应的模型检验,即我国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有利于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和港城联动发展,进而提升港口物流服务质量。
省域一体化改革与我国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相辅相成,通过深化改革,可以推动港口物流服务的优化和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还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产业的繁荣。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省域一体化改革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四、田帅辉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布局优化及脆弱性研究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13+2”的共建新格局,其运输网络现已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在助推西部大开发、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低、通道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组织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同时,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军事冲突频发、恐怖主义盛行、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持续涌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挑战。
为有效完善组织体系,增强区域协调能力,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通道网络的安全韧性,本研究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同时借助引力模型与隶属度模型计算物流引力强度、轴心辐点城市之间的物流关联度从而建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轴辐式物流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首先从不同结构特征识别网络关键节点,结合节点失效概率,以评估网络节点的损失风险,其次采用五种攻击策略攻击网络节点,通过实验仿真,从网络坚韧性、运输效率和独立路径多样性变化程度进行脆弱性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物流水平差异明显,呈层级分布,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有助于提高网络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网络脆弱性测度结果表明,广西、重庆、云南等属于高风险节点,如果意外失效,将会对网络造成严重损毁;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通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多种攻击策略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网络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脆弱性,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升通道整体抗风险能力。
本研究最终构建了“四轴十一辐”的轴辐式物流网络,并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发展和轴心节点功能定位,从整体网络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五、龚英 重庆高等学校交通与物流教指委主任、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中欧班列发展及重庆策略
2023年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时指出,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3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从中我们看到中欧班列发展的巨大成就。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合计货值超3000亿美元;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这些成绩离不开中欧班列开行的大力支持。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
中欧班列存在3456基本格局,即“三大通道”,分别指经新疆的西通道、经内蒙古的中、东通道;“四大口岸”,处于三大通道上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五个方向”,是中欧班列主要终点所在地区,有欧盟、俄罗斯及部分中东欧、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六大线路”,是指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西安、苏州等地开行的线路表现较为突出。中欧班列向货运市场提供多种类型的班列:一是大型出口企业的“定制班列”;二是常态化开行的“公共班列”;三是货物随到随走的“散发班列”。在中欧班列的协同发展趋势中有线路合作、产品合作等合作趋势;有多式联运趋势。可以采取在新疆形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进行集结编组、从成本、区域位置等方面更好地选择口岸选择等措施。
重庆在更好地服务中欧班列方面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扩大了中欧班列的对接运输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累计联运1.8万标箱;其次重庆已成为全国首个拥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六、王永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院长
演讲题目: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郑州航空表现突出。2022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62.5万吨,排名全国第6位、全球第43位。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44条,通航城市57个,通达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郑州机场进驻开展业务货代企业160余家。根据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2022-2023),郑州机场位居全国第5,具有较强航空物流竞争力。由此,王永刚院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报告讲述了航空物流发展现状、航空物流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下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外,还特别强调了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对策。对策方面,一是构建“空陆网海”四路协同新通道。包括:完善郑州机场航线布局,构建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推动郑州机场与支线机场合作,建立机场联盟;加强航空货运运力建设,基地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增加运力投放,加快河南本土货运航空公司发展。二是全面提升航空物流服务综合能级。包括:建设航空邮件及快递集散中心,提升航空快递服务能力;创新多式联运运营组织模式,打造协同高效的“腹地+转运”型多式联运枢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加快推进航空冷链物流服务升级。三是培育航空物流发展新动能。包括:推动航空物流数字化,促进郑州机场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和电子运单试点推广应用;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推动空港国家物流枢纽与其它国家及区域物流枢纽衔接;推动航空物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四是强化航空物流发展支撑保障。包括:加快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航空物流服务集成商;优化航空物流发展营商环境;加强航空物流标准建设与人才培养。
七、仝新顺 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河南港口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
河南的港口物流与流域经济紧密相连,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港口的集货能力和配送效率,推动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流域经济的繁荣。河南内河港口与临港经济现状值得关注,通过加强产业链条延伸和价值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集聚效应。同时需要提升城市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和交通运输瓶颈,提高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港口的集货能力和配送效率,推动港口物流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流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河南内河港口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港口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历史使命。河南在历史上一直是水运发达的地区,具有发展内河水运的优越自然条件。目前,周口港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发展、贸易总额和货物吞吐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建成智慧仓储物流园,吸引多家企业入驻,2022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17.6%。目前已有7家航运公司、59家大宗货物运输企业和1500艘内河船舶。货运吞吐量逐年增长,2022年达到3305万吨,年增长值均在10%以上。集装箱周转量也在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40085标箱,同比增长49%。进出港货物种类繁多,包括矿建材、粮食、水泥、钢铁矿石等。周口港已开通7条国内航线和5条国际航线,包括至美国、非洲、印度、泰国等地的国际集装箱航线。未来将陆续开通更多国内和国际航线。贸易种类约30个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户外产品、大豆、铝锭等。河南省内适合水路运输的货运品类还有300多个种类13大类。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南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需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集聚效应,提高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能力。港口设施建设、运输能力和国际化发展是未来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报告详细介绍了河南港口物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果,凸显了其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流域经济发展以及内河航运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